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

  

 李庄概况

李庄在四川宜宾市浩荡长江的南岸,因镇境有一天然大石柱俗名"李庄"而得名。李庄是一个人口仅有1.2万人的偏僻的小镇,错落有致的木阁楼、青石板铺就的狭窄的小巷、高大的木门槛和沉重的木门、一座座造型精美保存完好的古宅古庙,使它在全国早已声名遐迩,更使其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所以,在我国又有“东有周庄,西有李庄”之说。

 由于它位于长江的起点处,所以有 “万里长江第一镇”之称,而在江边每日有班轮和汽垫船各二班上下;一级水泥公路里程25公里,每日有近百班大、中客车往返,交通十分方便、快捷。

李庄古镇系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座落在宜宾市东郊19公里的长江南岸,形成了“江导岷山,流通楚泽,峰排桂岭,秀毓仙源”的自然景观。这里气候宜人,地形平坦,水陆交通便捷,历史悠久(建镇至今1450多年),人文景观荟萃。

 

李庄白肉,名不虚传!

1992年被命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1995年被列为国家、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镇内有体现明清建筑特点的庙宇、殿堂、古戏楼、古街道、古民居;有很高古文化欣赏价值的慧当寺、玉佛寺、东岳庙等“九宫十八庙”;有被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称“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的旋螺殿,与“魁星阁”、“百鹤窗”、“九龙石碑”堪称古镇四绝。抗战时期,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金陵大学、国立同济大学等十多家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迁驻李庄,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如李济、傅斯年、陶孟和、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弟周、梁思永、劳干等云集李庄达五、六年,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这部扛鼎之作就诞生在李庄。

 

游览李庄古镇,品独具特色的李庄白肉,观传统的龙舟、秧歌、腰鼓、川剧民间表演,赏三江日落、魁星点斗、旋螺古殿、白鹤奇窗,让您流连忘返。

古镇李庄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位于宜宾市郊19公里处的长江南岸李庄坝。因镇境有一天然大石柱俗名"李庄"而得名。李庄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即为古僰人聚居地,属古僰国、僰侯国地。南朝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置南广县,治设今李庄。清咸丰时李庄为南溪县最大的场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庄为南溪县第三区公所治所,1983年9月,随李庄区划归宜宾市领属。李庄镇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原号称有"九宫十八庙"的古建筑群,现较完好地保存的有明代的慧光寺、东岳庙、旋螺殿,清代的禹王宫、文昌宫、南华宫、天上宫、张家祠等10余处。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明、清时期川南庙宇、殿堂建筑的特点。古建筑群中的木雕石刻做工精细,图像生动,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镇内的羊街、席子巷等,风格古朴,反映了明、清时代川南乡镇的民风民俗。该镇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1939年,国立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央营造学社、中国大地测量所、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等知名度很高的高等学府、研究机构等陆续从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辗转内迁李庄镇,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才先后迁回原处。这对李庄的社会、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中国李庄四绝

旋螺殿

旋螺殿位于李庄镇镇北2.5公里外的石牛山上。该殿建于明万历24年(1596年),始名文昌宫,清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几代曾予以培修,至今保存完好。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旋螺殿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旋螺殿通高25米,呈八角形,进深、面阔均为8米。外为三重檐,内实二层,青色筒瓦,塑八条垂脊,垂脊上各置垂兽和走兽。屋面坡度平缓,宝顶及八个翼角的起翘均不甚高,比例匀称,线条柔和,风格独特,造型奇丽。内部结构设计匠心独运,巧妙地运用力学原理进行支撑。其主要特点:梁架采用抬梁支住法,较之一般同类型古建筑用层层爬梁重叠而上者,显得异常洗炼,斗拱结构,三檐即有三种样式,而同一檐中,格式又略有区别,与宋、清两代官式结构迥异;顶部藻井,八面均用斗拱叠架成网目状花纹,并向右转至顶,形如旋螺,高敞奇丽,上下三层找不到一根钉子,却异常牢固。

抗战期间,中国古典建筑大师梁思成来到李庄,见了旋螺殿这奇特的建筑,大为赞叹,将其收入《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和《中国建筑史》,赞誉为“颇足傲于当世之作”,将其与李庄魁星阁、九龙石刻、百鹤窗称做“李庄四绝”。他在参与高美国纽约的联合国会议厦顶部设计时,成功地借鉴旋螺殿顶部的力学原理。近年来,李庄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旅游开发,在这里修筑围墙,完善设施,进一步加强保护,旋螺殿已成为人们到宜宾旅游观光的一个著名景点。

奎星阁

魁星阁位于李庄镇尾长江之滨凸出部位,建于清光绪年间早期,为全木结构通高三层建筑。原来的魁星阁在文革中被拆除,我们现在看到的魁星阁,是1998年在距原址100米处重建的通高五层仿古式建筑,与近在咫尺的南华宫相得益彰、相映成趣。魁星阁位处江边,上下航行的船只10里开外即可看见,因此它具有导航的作用。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把魁星阁、旋螺殿、九龙石碑、百鹤窗称作李庄“四绝”,并评价道:“李庄魁星阁是从上海到宜宾沿长江二千多公里江岸边上,建造得最好的亭阁。”

九龙石碑

 

九龙石碑位于慧光寺内,高2.7米,宽1.3米,雕刻有九条穿梭遨游于云海中的神龙,除正中的一条外,其余八条均呈对称状分布的左右两边,每条龙均可从中仔细分辨出头、身、尾,龙口中还含有一颗可以转动而不脱出的宝珠。寓意为大禹和河之龙制服,疏民天下九河通大海,天下从此没有水涝灾害,造福万民、二说有九州江山一统之意。九龙碑还有一个传说,说在修建禹王宫时,外地来了个石匠要求参加禹王宫的修建。在旧社会,手艺人是分帮派的,外帮人不能随便入伙。这个外地石匠衣衫穿得烂,本地石匠瞧不起他,不要他入火。外地石匠没办法,只好在李庄附近一个农民家里做活。这个农民对他很好。外地石匠很感激,做完活要走时,送农民一块石头,对农民说:“这石头总有一天有买主上门买,钱少了你别卖。”农民对这块石头没多注意,搁它在敞坝边上,外地石匠刚走,禹王宫修完了。庙子修得很辉煌,可是殿阶上却差块精美的石刻,到处都找不到合适的,后来在这个农民的敞坝边上发现一块石头,一量尺寸,正好合适,翻过来一看,上雕刻有九条活灵活现的龙,四周云水翻腾,栩栩如生,给了农民很多银两扰石头买下。这块石头就是九龙碑。梁思成说,如果将北京故宫太和殿前的九龙石刻比作王冠的话,李庄九龙碑就是王冠上的一颗明珠。“文革”中九龙碑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现根据原样对损坏部分进行了修复还原。

百鹤窗

 

张家祠内有用整块上等楠木雕刻的五十扇窗页,每页上有不同形态仙鹤二只,共一百只,名“百鹤祥云”窗,现尚存二十四扇。

宗祠厅房上的50扇窗门每扇长2米,宽0.6米,均采用上等楠木精工雕刻,刻有不同形态的栩栩如生的仙鹤,四周配以动感十足的云彩,每扇窗上雕刻2只仙鹤,共100只,谓百鹤祥云窗。

据李庄《张氏宗谱》记载,每扇窗门的雕刻工价为纹银14两,相当于清朝时期一个正一品官员1月的俸银15两,其造价和工艺要求之高由此可见。抗日战争时期迁来李庄的中国营造学社,其学术带头人梁思成先生将张家祠百鹤窗、旋螺殿、奎星阁、禹王宫九龙碑称为“李庄四绝”。

李庄歌 

——为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而作 

周懋庸 

李庄坐落长江源,悠悠历史朔秦汉。 

山顶曾经开僰道,山腹奇险置悬棺。 

明末清初战乱频,蜀中荒芜少人烟。 

两湖两广移民入,此举名曰填四川。 

李庄先人辟蓬蒿,改作良田代代劳。 

民国年间具气象,张罗李姓人丁旺。 

东邻虎视早眈眈,铁骑踏我好河山。 

一夕之间失沈阳,芦沟桥畔动刀枪。 

北京先失南京继,鼙鼓惊天还动地。 

山河沦丧尚可复,最惧文化无薪传。 

救亡图存几万里,不辞流亡皆南行。 

颠沛流离湘桂滇,敌机轰炸无处安。 

传闻李庄地偏僻,可否栖身问消息。 

小镇贤良明大义,热诚迎来精英聚。 

佛堂古庙读书声,弦歌再唱是同济。 

营造社归月亮田,史语所上板栗坳。 

板栗坳似桃花源,傅老名居桂花院。 

倾情所务劳心力,谔谔之士性不变。 

考古之父数李济,羊街暂作安身地。 

至今当日旧街坊,尚忆李老终日忙。 

生活艰难少医药,一双娇女先后亡。 

戏台门板研甲骨,辛苦当年董作宾。 

惨淡经营梁思成,病骨支离林徽音。 

众贤如星难列举,李庄从此声名起。 

敌寇飞机过李庄,但见云树莽苍苍。 

上下城池均被炸,唯有李庄静如画。 

李庄山水护国魂,学术第一耐清贫。 

传来消息满江乡,四强合力沦扶桑。 

八年抗战终见晓,漫卷诗书喜欲狂。 

纷纷东下离李庄,李庄寂寞剩余香。 

李庄风流一朝歇,保存文化功不灭。 

五十余年人不知,李庄无语空寂寂。 

前人历史不能忘,岱峻立志传李庄。 

沧海桑田遗迹散,八方搜寻付血汗。 

数载辛劳路漫漫,发现李庄人惊艳。 

民族文化乃国脉,常伴星辰与日月。 

抗日胜利六十年,爱国精神代代传。 

李庄当年显精神,不愧长江第一镇。 

板栗坳亦我故乡,少小离家鬓发苍。 

我欲归乡归未得,长歌一曲献李庄。 

作者简介 

周懋庸,著名作家、翻译家

景点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景点:

  • 下一个景点: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信息产业部备案登记号:蜀ICP备06014998号 宜宾市网监支队备案号:5115000461 客服QQ:616713680  TEL:13990965558 川公网安备 511502020001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