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葛亮与丞相祠 | ||
宜宾"丞相祠"大门 丞相祠堂位于公园东南点将台之下,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云南,途径戎州(今宜宾)而建。该祠堂始建于宋代,为纪念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人称山谷祠。明正德年间,知府胡沣培修其祠,供诸葛武候像祀之。清咸丰元年,该祠及流杯池一带毁于兵乱,咸丰六年(1856年)又重建。清光绪辛丑牟(1901年10月),叙州知府文焕书匾“丞相祠堂”及门联“明知炎德已衰感三顾君恩出抚危局,毕竟大名大朽怀两川相泽来拜荒祠”,原迹尚存于该祠大门。关帝庙是丞相祠后殿,却自成院落。殿内塑关羽、关平、周仓像,殿外古石塔炉青烟缭绕,古石鼓、石狮、石华表傲然屹立。庙内收集有宋徽宗赵佶、明神宗朱翊君、清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等皇帝的提匾、对联十余幅。 丞相祠堂 关帝庙后的点将台,相传是当年诸葛亮统率大军南下平叛,在棘道(今宜宾)点将台之地。诸葛亮南征时,棘道是屯集兵马粮草的重军事基地,因,此宜宾至今仍保留着许多诸葛亮南征留下的遗迹,如点将台、洗马池、八阵图、歇马石、观斗山等。 天下第一流 宜宾,隔江举目,天柱山即在眼前,山高千仞,峭然屹立,民间俗呼为“催科山”。相传,此山如有石滚下,宜宾即有人中科举,故此山历来被誉为宜宾的风水山,宜宾确也得此山之灵气,文人倍出,截至封建科举制度初,宜宾共有进士40人,特别是程公许、程公悦、程公硕三兄弟同榜荣登宋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进士,三川为之震动。宜宾亦可谓地灵人杰了。
天柱山甘泉并冽,在山麓汇为一溪名曰培溪。溪岸怪石嵯峨,峋嶙错落,负山带河,白日帆影重重,晚来满江渔火。千百年来都是宜宾人民游憩之所。怪石之最高者为“点将台”。 天下奇才 诸葛丞相 流杯池公园古迹砚台石“笔点丹池”俗称砚台石为宜宾古八景之一。巨砚直径4.3米,砚边刻有二龙抢宝、连(莲)有鱼等吉祥图案,系一原生巨石凿刻,明代所成。昔日,晴空万里,砚中积水,叙府东山白塔、南岸七星山黑塔、岷江边旧州塔三座塔影入砚,如笔蘸墨,人称“笔点丹池”实为巨砚奇观。“石成巨砚映数塔以抹云,池号流杯飞羽觞而醉月”是诗人对公园内“笔点丹池”和“曲水流觞”两处古景点的真实描述。丞相祠及砚台石于1982年 3月15日被列为市级文物。 两廊左右排列八员战将:李恢 姜维 马超 赵云 马忠 黄忠 张飞 关羽 丞相祠堂位于公园东南点将台之下,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云南,途径戎州(今宜宾)而建。该祠堂始建于宋代,为纪念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人称山谷祠。明正德年间,知府胡沣培修其祠,供诸葛武候像祀之! 点将台 到“点将台”,它与大西南的开发又有紧密的历史联系。相传三国时期,刘备东征孙吴,蜀中空虚,于是“南中四郡皆叛”。刘备死了,东征草草收兵,诸葛亮回成都组织兵力南征云、贵四郡,这又为宜宾留下了一系列的“三国文化”。
"义炳乾坤" 人格写照 右站副将 周仓双手持关刀 史称黄庭坚“爱砚成僻”。在丞相祠堂前的一块巨石上凿一内径三米的巨砚,周刻龙凤花饰,远山黑塔倒映池中,构成特殊景观。此巨砚传为黄庭坚寓居宜宾时所凿。又称“笔墨丹青”。 笔墨丹青 关帝庙 诸葛亮南征,兵次宜宾受到阻碍,便屯兵江左,日夜点兵。白天一队队的骑兵在江北招摇而过,红马队、白马队,五颜六色,整齐的一队队轮番通过。晚上火把阵阵,在江岸流动,造成千军万马之势。其实都是诸葛亮的军事天才的表演。马是涂的颜色,从江岸招摇过去,显示给敌人看。绕道天柱山后五里远的地方,有一个天然沼泽,在沼泽中把马洗净后又重新图染别的颜色。因此后人便呼这一沼泽为“洗马池”,一直至今未改。诸葛亮登高点将的那块最高的最大的石头,便名“点将台”,诸葛亮夜观星斗以布军阵的山名“观斗山”。诸葛亮以智慧征服敌众,“七擒孟获”的故事也产生在这次战事中。后人为了纪念他,在点将台附近修建了“丞相祠”。如今保存的“丞相祠”系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 — 1621年)知府胡沣复建。胡沣建祠后调到松潘去了,后又回到宜宾,曾作诗纪念:“松潘事了徐投闲,过拜公祠仰道颜。俯手首拜公无别语,平生无用只平蛮。”此祠前有一巨石,水平如砚,雨水满时,宜宾城南二十里外的七星山巅之黑塔,刚好倒映其中,形成一枝如橼的大笔,故称:“笔点丹池”,为宜宾的八大景之一,以诸葛亮征南中留下的遗踪,形成了宜宾的“三国文化”。 |
||
景点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信息产业部备案登记号:蜀ICP备06014998号 宜宾市网监支队备案号:5115000461 客服QQ:616713680 TEL:13990965558 川公网安备 5115020200016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