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宜宾市兴文县5个民族乡之----仙峰苗族乡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6479  更新时间:2008-10-07 13:58:28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苗乡水车

历史沿革  

       仙峰苗族乡为少数民族聚居地。乾隆元年(1736年)设为居杭乡,民国24年改为炭厂联保,1940年实行新县制改联保为乡,以仙峰山得名,将锦冠、炭厂联保合并为仙峰乡,建国初期区划曾有调整。1958年为仙峰人民公社,“文革”中曾将“仙峰”改为“先锋”。1984年7月经县人大常委会批准正式命名为仙峰苗族乡。1992年9月拆区并乡建制调整,将丁心苗族乡与仙峰苗族乡合并为仙峰苗族乡,乡驻所在仙峰街村。

基本情况

  仙峰苗族乡位于兴文县城以南52公里,海拔730——1795米。东临石林镇,南连九丝城镇沙坝苗族乡,西接毓秀苗族乡与周家镇,北连两龙乡和长宁梅硐镇。全乡辖东方亮、太阳光、满山红、大团结、高山好、仙峰、群鱼、大元、兴隆、顺良、居坪、合庆、新联、新寨、界牌共15个行政村和1个街村,8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990,2004年末总人口11245人,其中苗族2670人,计划生育率96.1%。民族有汉族和苗族。幅员面积111.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900余亩,其中水田1200亩,有人造林60000亩,其中退耕还林20000亩,天然林50000亩,自然草场20000余亩。

 

 

 

 

民族风俗与婚姻习俗

  仙峰苗族乡具有丰富的苗族文化底蕴,由于苗族同胞多居住在相对闭塞的村寨,接受外界事物较少,因此还保持着传统古朴的民情风俗。

  民间工艺苗家女擅长挑花刺绣,绩麻纺织,他们一针一线地亲手缝制节日盛装,每逢盛大节日,姑娘们都会穿上艳丽的服装以展示自己精湛的手工。另外,苗族中还有专门从事首饰加工、蜡染和竹编的艺人,除满足自身需求外,还远销外地。

  民间体育主要有摔跤、爬树、射击、扭扁担、扳手劲、荡秋千、踢毽子、舞狮子、挤芦笙等,不但强身健体,还为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民间乐器主要有芦笙、牛皮鼓、口弦、竹萧、牛角号、唢呐、锣鼓、吹木叶等,但是在生活中常有禁忌,如婚礼上不准吹芦笙;非丧礼祭奠,不准击牛皮鼓。

  民间节日苗族有自己传统的节日,如每年正月初一至初十的踩山节;农历二月初五前的赶场天为文昌会;秋收前夕的吃新节。也有与其他民族共度的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

  苗族婚嫁习俗与众不同。苗家女出嫁时,要穿着自己缝制的最漂亮的衣服,由送亲队伍陪同,一直步行到男家附近,待男方向女方送亲人员敬献烟茶,接过女方嫁妆等物品以后,新娘再精心梳妆打扮,由新娘的兄弟(堂兄弟也可)二人护着,一人走在新娘前,让新娘抓住其衣袖前行,一人接过新娘的红伞,半开着撑罩在新娘的头顶上,从日出的东方来到男家门口场坝,行到大门口时,要进行“回车马”仪式,之后,新娘方可进男家门;吃午宴时,新娘不得食用,须静坐在新房内,午宴后,新郎的长辈和媒人向女方送亲队伍装烟、献茶、敬酒;天黑时,进行“交嫁妆”仪式;新婚入夜,男方要举行“吃和气饭”仪式,这是结婚礼仪中的最高礼仪,男方将女方带来的一只熟鸡砍来拼成整鸡,女方要发给厨师喜钱,鸡是否完整,要经双方认可,男方也可陪杀一只鸡,在堂屋摆两张方连桌,入座的主要是女送亲队和男迎亲队的女性以及新郎的母亲和婶娘等,这顿饭新娘可以尽情吃饱,男方的亲戚集中于堂屋内外,站坐不拘,陪新娘吃这顿饭,饭后男女各围坐一炉火,饮酒唱歌,直到天明,此夜新郎新娘不同房;第二天早餐后,男方要打发送亲喜钱仪式,新娘要哭着随同外出,送走送亲队之后,客人和邻朋道谢离开新郎家,至此才算完成整个结婚仪式。此晚才是新郎新娘的洞房花烛夜。

  新婚半月至一月后,新娘要“回门”,此后连续三年的春节、端午节、农历六月新娘都要回娘家。

  婚嫁是苗族儿女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祖传的婚嫁习俗主要流行在农村和山区,随着社会进步和改革开放,其礼俗已逐步变异和简化。

  

矿产资源与乡镇企业

  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以、硫铁矿和石灰石为主,全乡现有煤矿13个,硫铁矿9个,采石场6个,矿产品产量占全县的约四分之一。

  乡镇企业狠抓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效益优先、调整结构、壮大规模、加强环保”的发展思路,积极引进外资、技术、人才,强化安全管理,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安全投入,改善生产条件,严格整改措施,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百万吨死亡指标大幅度下降,2004年实现煤产量49.5万吨,硫精砂产量5.6万吨,实现工业产值28亿元,为国家创利税1146万元;调整企业结构,走“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移发展的路子,招商引资150万元,新建方竹笋加工企业——搏旺笋业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实现笋成品400吨,产品远销日本、台湾等地。乡内还有10余家纯黄玉米白酒生产企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

  坚持“强农业、壮工业、兴科技、抓基础、促产业、富乡民”的工作思路,狠抓粮、林、牧、烟、林、游六大经济项目的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2004年完成总产值3.1亿元。

  粮食生产大力推广种植纯黄玉米,2004年实现种植15000亩,年产6500吨以上;推广毒洋芋5000亩。

  畜牧业生产坚持“稳定发展生猪、适度发展乌骨鸡、大力开展牛羊”的发展思路,制订了全乡畜牧业发展的工作措施和优惠政策,狠抓林下种草和牛羊品种改良,坚持发展与防疫并重的方针。积极培育专业大户与建立示范基地带动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成立了兴文县大元优质牛羊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实施林下种草4000亩,畜牧业产值实现2000余万元。

  烤烟生产仙峰是全县最大的烤烟生产基地,坚持因地制宜,依靠科技,狠抓质量,提高效益的发展思路,认真对全乡8个宜烟村进行规划,突出抓好播种、假植、移栽、施肥、采收、烘烤、分级、交售各个环节的后勤和技术服务,2005年实现移栽烤烟5176亩,交售干烟9000担,实现产值480万元,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林业生产在认真抓好林政管理、森林防火的同时,突出抓好退耕还林工程绿色通道工程方竹林基地建设和幼林管护。近几年来,实施退耕还林20050亩,荒山造林8000亩,建成方竹基地20000亩,实施方竹林幼林管护1000亩,既保持了水土,又收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旅游业发展仙峰苗族乡自然景观优美,气候独特,苗族风情浓厚,境内有仙峰山、来佛寺、仙灵洞、仙人湖、千年银杏、黑洞沟、燕子洞等景点,且位于世界地质公园——“兴文石海”旅游环线上,旅游业前景广阔。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编制了《仙峰苗族乡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制订了旅游资源保护措施,加大对内对外宣传力度,积极招商引资500万元修建了仙峰避暑山庄,新建2个农家乐,积极做好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基础性工作,为打造“四川第一苗乡”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

  以治水、改土、兴林、修路为重点。整治仙峰河道和居坪河道,保护农田近1000亩;投入15万元,完成街道硬化;高质量完成27公里村级公路整治;投入30万元,续修组道公路20公里,维修公路42公里,使全乡公路平整、畅通。

  

上刀山

教育和文化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全乡有完小3所,村小6所,有教职工63人,在校学生1700人,其中:普通初中在校学生230人,小学在校学生1470人,在幼儿园数10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实现小学升学率100%,初中升学率60%。教育基础设施继续得到改善,近两年来共投入180余万元,完成4所村小的教学楼主体工程和部分附属工程建设,配备仙峰一校和大元村小学教学微机,使全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广播电视实现有线电视光纤传输,沿公路五个村农户均通闭路电视。

卫生体育发展

  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投入大量资金加强文化建设,成立宣传文化服务中心,积极组织苗族歌舞队外出表演,改善文化体育活动设施。2005年配合县上成功举办“兴文县首届苗族花山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和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文艺晚会;多次举办篝火晚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成立仙峰苗族乡老年体育协会,成功承办宜宾市十区县“仙峰杯”老年乒乓球邀请赛;积极组队参加全县篮球比赛。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现拥有卫生机构17个,其中村卫生所15个,个体诊所1个,床位15张,卫生技术人员17个。

  投入42万元新建乡卫生院和住宿楼,医疗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抗击非典、禽流感、猪Ⅱ型链球菌病均取得胜利。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