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市宜宾县王场乡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981  更新时间:2008-10-05 22:15:5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王场乡

  王场乡位于四川省宜宾县东北部,东与自贡市富顺县接壤,南与翠屏区相连,西与宜宾县永兴、白花镇相邻,北与孔滩连界,乡政府距县府驻地柏溪镇55公里。全乡面积48平方公里,辖10个村,114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0760 人。
  该乡地势属红壤浅丘,海拔360—420米,年平均气温17.8 ℃ ,年平均降雨量1164 毫米。有耕地面积16473 亩,小二型水库4 座,林地面积75609 亩。
  该乡交通较方便,内宜(昆)铁路从乡境内穿过,并在此设站,成为促进王场乡商口流通的大动脉。全乡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王场至邱场连接内宜高速公路的三级公路建设正在密锣紧鼓施工。
  王场乡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重点以发展粮油.畜牧.水产.林果.建筑业为主。该乡将招商引资工作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以肉兔为重点的畜牧业,以稻鱼为重点的水产业、以油樟、林竹、经果开发为重点林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确定为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在工作中,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并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

一、王场乡文化事业发展状况

宜宾县王场乡综合文化站始建于1978年,其前身是王场公社文化站,承担着全公社文化建设、宣传、管理等工作。人民公社时期,文化系统以农村电影队、秧歌队等活跃农村文化。随着电视进入普通农户,农村文化逐步以家庭电视代替电影队。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相对缓慢,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特别是偏远村社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机会很少,日常文化生活极为贫乏。伴随着我国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风雨历程,全乡文化事业历经坎坷。从人民公社到人民政府各个时期,文化系统立足本地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特点,始终以“心系农民、服务农村”为宗旨,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勇于改革、努力创新,为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目前,已形成以村文化站和乡文化中心为基础、乡综合文化站为主体的文化管理体系,成为一支促改革、谋发展、保稳定的重要力量。

 

二、文化事业发展的辉煌成就

王场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并把文化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实行工作目标考核。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副组长的文化工作领导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建立了3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和3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有藏书5000余册;由文体爱好者62人组建了文体协会。每天下午8-9时开展文体活动;组建了50人的社区文艺演出队开展巡演;乡内有老体协文艺表演队、社区文艺宣传队、新兴礼仪队等文艺队伍13支;购置了电影放映机、电脑、摄像机、照相机、彩电、音响各一套;每年开展文化“四下乡”活动16场,开展科技文化、法律等宣传活动30次;每年开展农村电影2131工程,放坝坝电影130场次,观众达3万人次,播放科教片25次,受教育人数5200人次;组织杂技歌舞表演团体到乡演出15场次,观众达12000人次。全乡年支出文体活动及各项文化宣传经费10000余元。王场豆腐干制作工艺已成功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全乡范围开展地毯式文物普查,发现了极有价值的文化遗产32处。以创建农家书屋为载体,让群众有书读,充实了群众文化生活。开展了文化市场整顿4次,成功举办了全民运动会。每年举办“迎新春归大型联欢活动和闹元宵文艺晚会、灯艺比赛”。各村、各单位组织大龙、金龙、牛灯等民间艺术比赛。积极开展干部职工庆“五一”;中学生庆“五四”;小学生庆“六一”;机关单位庆“七一”、“十一”及“一二.九”庆祝活动。村民可以到夜市跳舞,到健身活动区打乒乓球、打篮球,还可以到农家书屋读书看报等等,让农村老百姓享受到城市人享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位才能有位,随着文化工作的不断深入,全乡文化工作地位不断提高,机构得以加强,队伍得以壮大,各项制度不断完善,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村改革30年是王场乡文化事业发展变化最为显著的时期,从内涵上看,文化工作完成了由过去的单纯意识形态领域向以意识形态为统领的全部思想文化领域的扩展,从党的思想建设任务扩展到发展文化事业的各个领域;从自身建设上看,文革结束以后,政府文化部门、文艺演出单位都得以建立健全。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财政投入文化事业的经费也在逐年增加,使文化事业的发展明显提速。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从成效上看,王场乡文化工作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探索新路子,闪耀出新亮点,文化事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在全乡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方面做出了贡献。2008年3月被宜宾市人民政府评为宜宾市先进文化镇乡。

   

三、文化事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回首往昔,王场乡文化建设为什么能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一)改革政策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我国历史新的一页。事实证明,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路线的指引,就不能进行农村改革,更不能有今天的巨大变化。为了巩固改革的成果,党中央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农村实际,有利于文化发展的好政策。

(二)发展的动力: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时期后,富钱袋与穷脑袋形成的反差使得农民要求学习掌握文化知识的愿望日渐强烈。

建设综合文化站,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真正用先进文化牢固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三)机制保证:把建立健全规范化的运行机制作为一项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抓实抓细,主要机制是:扶持投入机制,财政给予专项资金扶持,上级提供书刊、器材、信息等方面的配套支持,并实行督查管理机制,激励考评机制。

(四)宝贵经验:在政治上与党中央及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把贯彻落实中央和当地党委政府重大决策作为主题,以促进王场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中心,以促进王场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为目的,尊重保护和发展文化事业,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提升王场文化形象和文化品牌。

(五)主要做法:实行多功能综合服务,根据农村实际,着眼大文化的概念,把文艺活动下乡、文化共享工程、农家书屋、信息高速路、科技直通车等纳入文化建设的范围,着力扩大服务功能,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档次,通过提供电视电影播放、电脑上网、报刊图书借阅、文娱体育活动,交流座谈等,集听、读、看、谈、娱为一体,力争让每一个到文化站的农民都能随时参与自己喜爱的活动。满足求知、求乐的愿望,将文化站办成先进文化的传播点,文明新风的示范点,技能培训的推广点和干部群众的连心点。

 

四、与时俱进,再做新贡献

党的十七大已指出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伟奋斗目标,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创造新的业绩,迎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放眼未来,新时代赋予了新的任务、新的责任,正等待着我们去再做新贡献。

一是要勇于担当起建设和谐文化的历史重任,树立起文化事业新的丰碑,和谐文化建设既是时代要求,也是一个历史性课题。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二是要扎实推进文化王场建设,着力提升全乡的软实力。王场乡已经确立了建设文化乡的目标,在今后的几年内,将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推进“八个一批”工程为抓手,确保文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即培育一批文化品牌,创作一批文化精品,培养一批文化人才,抢救保护一批文化遗产,建设一批文化设施,树立一批文艺团体,建设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形成一个文化产业。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推进文化工作再做贡献。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迅速增长,对精神文化产品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发现掌握文化工作内在规律,推进全乡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做新贡献。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