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地下塔林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641  更新时间:2012-08-30 09:35:1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越溪河的佛教文化遗产

 隆兴简介

  隆兴乡位于岷江以北,距宜宾市中区以北40公里,宜宾县腹心地带,岷江支流越溪河横贯全乡;辖20个村、187个村民小组,2781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95人。  

 

美丽的越溪河

地方风景

  宜宾越溪风景名胜区位于隆兴乡境内,景区面积248.8平方公里,属浅丘型河流风景名胜区,以河流景观为载体,竹林景观为灵魂,山林景观为陪衬,宗教文件为内涵,珍奇稀有的孑遗植物为点缀,供人们休闲度假、观光游览,水上活动和访古探奇等。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资源评估已经完成,正在申报省级风景名胜区。  

千年地下塔林:佛界的“八宝山”

隆兴在宜宾县越溪风景名胜区,据料记载,这里曾建寺庙100多座,解放后尚留50余座。

    隆兴乡负责人钟友国介绍说,到目前为止,在隆兴境内已经发现的地下塔林从莲塘坝至隆兴连绵十里,规模宏大。经有关专家和当地文管部门整理,现在已经分别在蟠龙寺、龙神坝、老太寺、清明寺、林石山、新滩坝、九丰山、大龙窝、小龙窝、范华寺等地发掘出地下塔林22处。这些始建于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地下塔林连片集中,或长或方或大或小或多或少,规模各异各具特色……
 
农民:修房子挖地基挖开了一个墓

    1984年隆兴乡一个姓刘的农民修房子挖地基挖开了一个墓,墓里有随葬品。当时姓刘的和另一家姓蒋的农民看到有东西出土都想据为己有,说是自己祖先的遗留之物,双方争吵得很凶。

 

石梯

    县上文管部闻讯后赶到现场,问刘家究竟挖了些什么东西?他们说有金炉子、玛瑙珠子,还有一些盘盘碗碗。

 

    宜宾县文管所原负责人李伯章介绍说,文管部门的人一看,所谓的金炉子原来是铜香炉,所谓的玛瑙珠子原来是紫色的水晶佛珠,而丢在墙旮旯的盘盘碗碗竟是青花瓷器。

    文管部门的人把这些东西背回文管所进行了清理。

 

    后经考证,那碗系明代青花瓷碗------一个呈荷花状,高14厘米,口径25.5厘米,底径8厘米,圈足,碗外绘荷花水草,内底绘梅花等图案,口沿绘云雷纹。另一个像瓷盘一样,口径15厘米,高8厘米,底径5厘米,深圈足,碗外绘缠枝花和四凤鸟,口径24厘米,底径15厘米,盘外绘缠枝花,内绘缠枝花绕飞凤一只。

 

 万龛地下塔林 世界佛教奇观

文管所:古墓在隆兴还在不断发现

    李伯章说,像这样的地下众僧墓在隆兴遍地都是,究竟有多少?到目前为止仍说不清楚,因为还在不断地发现。

    经考证,位于宜宾县隆兴乡大龙村大龙窝侧的地下墓是合葬墓,墓门已开,室内随葬物已残毁。墓由墓道、门、室、龛四部分组成。墓道残长1米,高1.2米,宽1.1米,;墓门高1.7米,宽0.8米;墓室通高2.2米。宽6米,深9.8米。室内竖设两间壁将墓室分为横2竖3五个间壁,各部互通。条石砌顶。墓石共有8个壁面,每壁面均比邻凿龛。各龛高深相等,高1.25米深0.6米,宽则不尽相同。放一个骨灰罐的0.6米,放两个骨灰罐的0.95米。罐为陶质,有黄白灰三种颜色。一般罐高0.6米,口径0.3米,呈宝塔形。莲塘坝发现的是凿山为坑的单人墓,建造极为讲究,精加工的朱砂条石将坑砌为6室,墓前或立碑或立牌坊或建塔。

     据隆兴当地的老百姓讲,地下墓的附近都有塔,塔的附近都有墓……

“西南佛都”的辉煌

专家:隆兴地下塔林世属罕见

     宜宾市博物馆负责人何泽宇认为,隆兴的地下塔林用考古的话来说属二次墓葬范畴。二次葬就是先火化然后再埋葬骨灰。到目前为止仅在隆兴发现的地下众僧墓就有100多座,每一座30龛到100龛不等。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一个墓有100多平方米,主要存放骨灰罐,这骨灰罐也称灵骨塔。罐分盖、身、基座三部分,盖呈现宝塔形。用泥质灰陶和红陶炼制。高的1米矮的0.4米。有的罐上有两条三爪龙浮雕,据考证为元代文物。在隆兴莲塘坝大龙窝,地下墓室内用石函为葬具储藏骨灰,也有将骨灰堆放在墓室中央的青石莲花石墩或者四方石桌上的。右壁下有长约1.5米的木棍,棍上装有铜鼎,棍已腐朽,还发掘出古币等其他文物。02年6月,川大考古专业林向教授、社科院段誉教授、省民族研究所李介明教授来宜宾考察金沙江流域文化时,认为隆兴地下塔林造型别致葬法独特世属罕见,为研究我国古墓葬、佛教文化和地方文化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实物遗迹,对旅游开发有重要意义。

 

刻 

千古之谜谁来破解?

     那么,为什么在隆兴如此小的范围内出现数量如此多的墓群?这墓里埋葬的是当地的僧侣还是全国各地的僧侣?这里面有没有当时著名的法师高僧?为什么每个塔的形状大小葬法都不一样?为什么墓室里有的骨灰放在莲花石上,有的放在四方平台上,有的装在灵骨罐里?为什么每个塔的轮回不一样,但塔的形状却和西藏的庙宇的建筑形状有相似之处?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塔上的图形文字有的是烧制上去的,有的是葬时写上去的,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

谜,千古之谜谁来破解?

       隆兴镇位于宜宾县越溪河畔,为该县隆兴乡乡治所在。古代自隋至明,长达千余年的时间,曾是川南的佛教圣地,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名胜古迹遍布全乡。隆兴的地下塔林,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隆兴历史悠久。据清嘉庆版《宜宾县志》卷二“宜宾县历史沿革图”载,隆兴汉属僰道,隋属存鄢,唐属归顺县, 宋置宣化县,隆兴为宣化县所在, 明代并入宜宾县。

     隆兴人杰地灵。南宋时期, 该乡程公许与兄公说、公硕三兄弟同登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进士, 三川震动, 名播遐迩。程公许为官清正,荐贤任能,政绩卓著,逝后被追封为宣奉大夫。程氏三兄弟读书的蟠龙书院遗址至今尚存。明代先后又有“七樊” 、“二尹”等多位嘉靖、万历年间的进士及名人出自隆兴,如樊垣、樊一蘅等。

 

    隆兴曾是古代西南佛教文化中心之一,佛教文化源远流长。隋唐以来,建有寺庙118座,解放初尚存50余座,这些寺庙从隋至清,始建于不同的年代,风格各异。隆兴乡继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发现地下“众僧墓室”以来, 已先后发掘出22座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石砌墓室,每室均设数十石龛, 摆放塔形陶制骨灰罐, 颇为壮观, 犹如一个地下塔林。新近又探得, 在该乡绵延十里的大小山坡上, 依山建有这样的地下塔林近千处, 实乃世间罕见。可谓“北有嵩山砖塔林, 南有隆兴陶塔林”。

 

幽幽

     这些始建于不同年代的地下塔林, 大小不同, 风格各异, 依山而建, 层层向上。其中, 位于越溪河畔大龙窝古刹遗址旁的地下塔林规模较大, 形制独特。该墓室呈“甲”字形, 石阶直下是墓门、墓道, 巷道连通, 三纵二横, 纵长9.8米, 宽6米, 高2.2米。巷道两旁是对称的石龛, 共63个, 每个石龛上摆放两个塔形陶制骨灰罐, 共125个, 每个龛顶上方均刻有死者法名。正中一个石龛内只摆放一个陶塔, 龛额上刻有“普陀开山祖师号无量讳普观”, 巷道左侧石壁上刻“癸酉年修众僧塔”, 经专家考证系明代即公元1573年建。每个塔形骨灰罐均由基座、塔体、塔盖三部分组成, 通高0.5—1.0米不等。前不久从林石村圆觉寺出土的一个高约0.7米的塔罐上, 塑有高浮雕二龙戏珠宫阙图, 十分珍贵。龙糸三爪龙, 专家考证是元代制品(元以后的龙以五爪龙为特征), 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最古老的地下塔林是发掘于莲塘坝的2号塔林, 从中出土有唐代的瓷器、佛珠等文物, 现存于宜宾县博物馆。  

 

“众塔林”

    隆兴何以有如此众多的世所罕见的独特墓葬?隆兴乡位于岷江支流越溪河畔,是越溪河上重要的水码头,沿河重要物产,都要经由越溪进入岷江,再经叙州输送到长江沿岸各码头。境内物产富饶, 风光秀丽,历代人才辈出, 文风浓郁。据该乡宋副乡长介绍说, 隆兴境内过去曾有寺庙百余座, 目前仅存遗址, “庙多则僧多, 僧多则墓多”。主持、方丈、长老“圆寂”后,一般单独在古刹附近建地下墓葬,寺庙僧人“圆寂”后的集体墓葬,则建在庙后的山上, 当地的老百姓称之为“空山”, 意即凿空一山为墓,因而形成众多的地下石室墓群。宜宾市博物馆副研究员何泽宇认为, 这些地下塔林, 其规模之大, 造型别致, 葬法独特, 世所罕见, 为研究我国古墓葬、古建筑和佛学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实物遗迹, 体现了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 与中原文化继而又与乡土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 并断言隆兴是当时西南最大的佛教文化中心之一。 

“塔之门”

    隆兴山清水秀,风光漪丽。越溪河从境内穿过,河两岸群山起伏,竹影婆娑,油樟繁茂,鹭鸟翻飞,森林复盖率达百分之五十以上。以越溪河为纽带,形成一个新兴的生态与佛教文化旅游区。泛舟越溪河,可见青山倒影,白鹭飞翔,鱼跃青溪;弃舟登岸,步入林间,寻古探幽,回归自然,令人心旷神怡;登蟠龙寺、大龙窝,入地府石室,观地下塔林,可领略佛教文化的奇特;去农家乐,吃生态菜,品野生河鱼,别有一番风味。在老街场口古禹王宫墙上,嵌有一块清光绪十八年地方政府竖立的护林碑,难怪隆兴的自然环境保护得这样好。明代樊曙曾撰《越溪记》赞美越溪河自然风光及物产富饶,才女尹纫兰也写诗赞曰:“野望无山色,长天一抹青。陌树挤如画,其下有行人。”

走,去看看“宝贝”

自然情况

  该乡属浅丘地貌,海拔在299—406米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雨热同季,土壤酸碱度适中,适合多种作物生长。全乡耕地面积22676亩,其中田17661亩,粮食总产量13213吨;现有林业用地6528.5公顷,其中油樟林3万亩(成片2万亩,零星折合1万亩)年产樟油达300吨;成片竹林2万亩,竹片年产量达1万吨;茶园1万亩,年产茶叶5000 担。

 

神秘

经济发展

  全乡已开通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已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电话,村村通公路;越溪河隆兴段通航良好,有隆兴、越溪两个客运码头。

  隆兴乡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以稳定粮食基础地位,重点发展油樟、茶叶、杂竹、肉兔、旅游三大产业。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