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魅力宜宾 活力宜宾--宜宾流杯池公园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2776  更新时间:2006-06-07 07:59:3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文物古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宜宾市区岷江北岸天柱山下。北宋元符元年( 1098年)大诗人黄庭坚谪居戎州(今宜宾)时,仿王羲之《兰亭集序》意境修建。
  流杯池建于怪石峰峰的峡谷中,仰望蓝天一线。池两侧石壁有宋、元、明、清历代名人诗词、书法石刻遗迹90多处池为九曲形,长52米,宽0.5米。小溪从谷中流出,水流九折,没入石缝。池边有石凳8个,可围坐流杯饮酒。后人为纪念黄庭坚,将周围地形分别命名为涪翁壑、涪翁洞、涪翁岩,并手池外建荔红亭、涪翁楼、涪翁事、山谷们。80年代后,新镌书法名家张大千、张爱萍、黄宾虹、包弼臣等人墨迹石刻20通。现已开辟为公园,面积15.7万平方米。园内的"曲水流筋"、"笔点丹地"均为宜宾八景之一。

 公园大门

    市郊之北,有崔科山(也名天柱山)横亘之际。山下,一巨石中开,形成天然峡谷,谷深20余米,谷底有清泉缓缓流出,绕谷底没入石中,为一天然奇观。北宋元符元年,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 居戎州时,仿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流觞曲水”意境,于此凿石饮水为池,曰“流杯池”。自宋以来,后人为纪念黄庭坚,相继在流杯池周围修建了“涪翁亭”、“涪翁楼”、“山谷祠”、“吊黄楼”等建筑。涪翁楼是昔曰黄庭坚读书会友、挥毫泼墨之地,在此留下了《苦笋赋》、《荔枝绿颂》等华章传于后世。后人以黄庭坚别号“涪翁”命名为.“涪翁楼”楼前匾额“涪翁搂”三字为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周建人所书。

培翁楼

    “涪翁搂”登楼凭栏,西可观荷塘秀色,东可揽流杯池胜景。园林小景“山谷小憩”座落于流杯池景区的睡莲池旁,黄庭坚身着便装,手拿书卷,在池旁静坐沉思。两只白鹤立于水中相伴,小景也称“双鹤伴涪翁”优雅清新,寓味深长。形象地表现了黄庭坚在谪居戎州时,平和豁达的心态。    

吊黄楼

     园内有一直径约四米多的明代巨石砚,人称“笔点丹池”,丞相祠为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而建,始建于明趄正德年间,距今近五百年历史。关帝庙为该祠后殿,是省内目前一座较完整祭祀关羽的祠庙,《丞相祠及石砚》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公园内还有涪翁亭、吊黄楼、点将台、观音阁、荔红亭、景园等古迹和景点。

黄庭坚流杯池

公元1098年,大诗人黄庭坚,因获罪朝廷被贬为培州别架,安置在今天重庆市的黔江地区。黄庭坚到宜宾后常到天柱山下游乐,留连这里的山水泉林,寄情于山水之间, 创作了50多首诗词, 便仿王羲之兰亭故事,在怪石峡中凿石造势,引泉水以通,又在石上刻“曲水流觞”四个大字。寻常便邀约宜宾文化名士一同到此流杯赋诗。“流杯池”的开凿,为宜宾增添了一大文化古迹。

流杯池,位于宜宾市岷江北岸一里处的催科山下,为北宋文豪黄庭坚凿建,是宜宾古八景之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流杯池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谐美结合, 是古人留给宜宾的文化瑰宝。

黄庭坚特别钟情催科山下的一处巨石裂成的天然峡谷,该峡谷长约30米, 宽6米, 高20多米, 谷顶巨榕垂盖,崖壁半腰上两颗巨大的石胆像是从岩石里挤出的石球, 半露半悬于悬崖上,悬而不坠,十分奇特幽雅。黄庭坚仿照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会意境, 利用该峡谷的地形和天然泉水, 建成了流杯池。

石刻“流觞曲水”
石刻“破壁高飞”

黄庭坚常邀约宜宾的文人雅士, 聚会流杯池, 流觞曲水,吟诗作赋,并在崖壁上刻下“南极老人无量寿佛”8个一米见方的大字。“南极”刻于流杯池南壁,“老人无量寿佛”刻于流杯池东壁。清代嘉庆版《宜宾县志》记载, 此系黄庭坚真迹,为国内罕见。此后南宋陆游等历代名人, 先后在流杯池留下了题刻100多幅, 这些题刻不仅丰富了流杯池的文化内涵,也是流杯池文物的组成部分。文革时期,为了保护这些题刻不被破坏, 公园职工巧妙地用石灰浆将所有题刻遮盖,直至改革开放后,才让其恢复原貌,重放千年异彩。

 

诗人胜迹   曲水流觞

    流杯池位于岷江北岸,隔江与城区相望。在天柱山下,有一巨石,中劈为三,形成两条天然峡谷;右面一峡谷,中成小溪,有清泉自谷底缓缓流出,几经回旋,没入谷底。谷底破壁高飞,高20余米,仰视蓝天一线。悬崖上长着两株古榕,枝干如虬,绿叶婆婆,气根似龙须倒悬于壁。步入谷口,两旁峭壁清露滴哈,清风习习,顿觉浑身凉爽。是绝妙的避暑胜地。

 

     宋哲宗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贬滴戎州,在此寓居三年。他利用这一天然奇观,仿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流觞曲水”意境,凿石引水为池,成九曲形。长5.2米,宽为0.5米,深0.55米,池边设石磴8个。常聚友围坐,作流杯吟咏之乐。周纯翁〔生平不详〕留有石刻待一首,记咏此事:

委尘名上已千秋,
一爪遗恨胜迹留。
如此岩泉谁领略,
流杯尚忆晋风流。

    自宋、元以来,在巨石和峡谷绝壁上,留有名人诗文书法石刻遗迹98幅,现字迹可辨者61幅。巨石东、西两面及绝壁北面,阴刻有黄庭坚手书“南极老人无量寿福” 八个六尺见方大字,笔力苍劲,体态浑厚;杨升庵写的“胜概”二字,每字径70公分,挺拔遒劲,款识可辨。冀宣明的“气象要高旷,不可疏狂;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着识见。有作为者,定自不凡。”这幅书法气度恢宏。挺拔秀美,从文义看,可算是处事为人的箴言。南面绝壁上,刻有南宋嘉定年间叙州郡守黄申的一幅隶书佳作,摘录黄庭坚赠秦少仪诗的末四句:“搀土不能寸,推去辄数尺。才难不其然,有也未易识”其侧又刻有邵康节语:“面前路径需常令宽,路径窄则无着身处,况使人行也。”两通石刻在识才用才方面给予我们诸多启示。

 

     后人为纪念黄庭坚,将巨石分别题刻命名为“涪翁壑”、“涪翁洞”、涪翁岩”、又于池外建“荔红亭”、“培翁楼”、“涪翁亭”及“山谷词”等。涪翁岩弯曲内穿,为斜外形状,高10余米,长20余米。石洞如巨龙张口,从下至上凿石梯40余级,游人可俯身进出,洞内凉风扑面,实为奇观。八十年代初,刻有著名书法家李半犁楹联一副:“ 海外人烟来眼界,涸中馀刃亦精神”。山谷祠初建于南宋,占地100 余平方米,为四合院布局。悬山式屋顶,供奉有黄庭坚像,后圮。明正德年间,叙州知府胡泮复建山谷祠,增塑诸葛亮像,所以又称“武侯祠”,但宜宾群众仍然习惯叫它“山谷祠”。清光绪时,该祠进行过修葺,随着时光流逝,日渐损毁不堪。现门额“丞相祠堂”四个篆交大字尚存,另有清叙州知府白文焕楹联一副:“明知炎德已衰,感三顾君恩,出扶危局;毕竟大名不朽,怀两川相泽,来拜荒祠”。余涪翁楼、涪翁亭也均毁圮。

     山谷铜祠门外有一大石砚,相传为黄庭坚戎州讲学时所刻。石砚径4米,深0.5米,周边刻鱼、龙、荷花等图案,造型生动,古朴大方。更为奇妙的是,雨后天晴,砚池积水,十余公里外的七星山黑塔倒映其中,如笔醮墨,誉为“笔点丹池”,为宜宾一奇特景观。
    1954年,市人民政府将流杯池及山谷祠一还划为烈士陵园。陵园背山面湖,为台阶式结构,全用青石砌筑。第一台阶正中建有13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碑身正面塑有毛泽东主度“死难烈士万岁”金字题词;第二、第三台阶为烈士墓地,葬有不同时期数十位烈士的遗骨、骨灰,每块墓碑上镌刻有烈士姓名,牺牲时间等,以志纪念。陵园还建有烈士纪念馆一幢,陈列有刘华、李家勋、郑佑之、赵一曼、王鸿科、陈绍光、丁洪佑等118位烈士遗物、遗件及事迹简介。墓区青松翠柏挺拔。庄严肃穆,每年清明时节,前来瞻仰祭扫者达10万余众。

 

     流林地管理所对流杯地及其石刻等古迹,倍加保护。“文化大革命”初期,职工们巧妙地用水泥封存历代石刻题记,涂上红油漆,再书毛主席诗词,使石刻免遭破坏。辟为公园后,陆续修复了流杯池石刻及其他古迹,增建了众多景点。使占地238亩的流杯池公园成为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公园。
    新建公园大门,古朴壮观,一对石狮雄踞两边打边。门匾“流杯池”三个大字,为已故全国书协会员钟子凡仿黄庭坚楷书写就,漆成翠绿,格外引人注目。大门两旁是邑人熊明宣撰写的两副楹联,一副是“池号流杯,飞羽觞而醉月;石成巨砚,映数塔以抹云”,全国书协会员黄济云用碑体书写。另一联为“楼伴曲池遗胜迹,客来幽谷忆前贤”,为全国书协会员白允叔楷体书法。一进大门,两棵古榕枝虬叶密如伞盖高悬,洒下一片浓荫。古榕下建莲池,池北假山耸立,磷峋怪石倒映池中,池内种植睡莲,花开时,婀娜多姿,娇艳迷人。 

  


    过莲池,茂林夹道,笔直幽深。道路右面,为公园招待所,为小庭园,为景园。招待所有13间客房。常年客满;小庭园建30多米长的葡萄长廊,还种有梨花海棠,贴梗海棠、南天竹、铁树、丁香等名贵花木,海棠初谢初,丁香花开,异香袭人。景园占地6.3亩,前部放置有5000余盆造型别致、妙趣横生的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另有回廊、假山、水池,水池中塑一“侍女迎宾像”,手捧盆景,亭亭玉立,美目盼兮,恭迎宾客;中部“园中园”,内奇花异卉,竟相斗妍;后部的“兰园”环境清幽,栖鸟争鸣。道路左面,就是公园的主景区――流杯池及其石刻。1978年,公园对石刻进行了全面修复,其中字迹可辨者有61幅。1983年新选了黄庭坚手书“《幽兰赋》、《苦笋赋》、《明瓒诗卷题后》,苏东坡手书《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刘光第、包弼臣、冀宣明、张大千、张爱萍等的书法精品20幅,刻于流杯池峡谷间。同期,还在流杯池西侧陆续重建涪翁楼,迁建荔红亭,新建茗香楼。涪翁楼依原楼图样重建,为仿古钢筋水泥结构,长11.4米,宽7米,高9.3米,呈长方形。楼分二层,下层是八根大柱,沿柱建一圈长椅,供游人歇息;上层雀替翘角,画梁雕窗。”涪翁楼“匾额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建人所书。新建的茗香楼,是供游人品茗、娱乐的服务设施。荔红亭为原有建筑,小巧玲珑,保存尚好,因重建涪翁楼,才将该亭迁建一石坡上。

    涪翁楼、荔红亭、茗香楼紧紧围着“荷花池”,水深池阔。池南水面上耸立着的是“凝香榭”,有曲桥与池岸相连,游人在此可以观赏芰荷出水,游鱼嬉戏。荷花池东北面,有黄庭坚塑像,长髯飘胸,目光深邃,作沉思状,脚下双鹤相随,表现出诗人的高洁。
    荷花池往北,就是山光水色映蓝天的“陵湖”,以其紧靠烈土陵园而得名。湖面约20亩,碧波漾漾,可以荡舟,可以垂钓;湖北水面建有湖心亭,有曲桥与岸相连;湖北东北角还建有30多米长、3米多宽的水面长廊,是游人领略山光水色及歇息之所。

 

     陵湖东南,为涪翁岭,有石级可登临而上。1986年,在涪翁岭上建成名楼“吊黄楼”。“吊黄楼”原在岷江北岸锁江石上,宋代所建,后圮。由于原址已被铁路大桥桥礅占用,故迁建于此。新建吊黄楼占地256.6平方米,建筑面积585.9平方米,取东西向,须弥底座,为钢筋混凝土构筑。楼分三层,通高17米,长33米,宽11米,呈长形,飞檐翘角,绿瓦红墙,巍峨壮观,古色古香,为清代建筑风貌。西面匾额“吊黄楼”三字,为著名书法家、《书法报》社社长吴丈蜀所书;东面匾额“一代诗宗”,为著名书法家、诗人柳倩所书。吴丈蜀还留有《游吊黄楼感赋》一首:

黄公耿介性刚遒,双绝诗书罕与俦。
不计安危能进谏,终遭谴责作迁囚。
谴怀寻胜多题咏,寄兴持杯每泛游。
父老千秋思俊哲,戎州今又建新楼。

    涪翁岭的最高处,传说是诸葛亮南征时的点将台,台壁上现刻有邑人陈一足书写的“点将台”三个四尺见方的大字。点将台左侧石岭上,新建有“涪翁亭”。为六角形,高12米,匾额为著名书法家李一氓题写。
    流杯池建成公园后,面貌一新,中外游客日盛。中央电视台《岷江行》摄制组、中央新闻制片厂、峨眉电影制片厂等,分别为该园拍摄了纪录片、风景。 

 

公园电话:(0831)3520329  投诉电话:3520304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